硕士第二年的一些展望

瑞典硕士两年,而我已经走完了第一年。回想起来时间过的真的好快,一年前多才结束了本科的毕业设计,今年的下半年又要迎来硕士的degree project。欧洲的硕士教育和国内的还不一样,并不是跟着导师做科研,做课题,发文章,而是授课型的硕士。说白了,就是平时去上课,然后完成课堂课下的作业,最多的还是project,不过也确实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吧,其实欧洲两年的硕士并不是来培养做科研的能力,而是培养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因为真的是有很多时候下课后还搞不清老师讲了什么,或者这个作业是让自己做什么。问别的外国同学,基本也是一头雾水,得到的答案也是 I have no idea about that...然而在deadline还都能提交上去,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功夫都是在课下自己下的,也难怪很多老师说,上课你最好来,当然不来也可以。所以课下的功夫很重要。

而为什么这边的博士一般都在4-5年左右,也就说得通了。硕士期间普遍并没有做过科研或者写过文章发表过论文,我所见得本地同学也基本就是该学就学,该玩就玩,并不像从中国去的同学,有时间就自习或者看书什么的,搞得自己很忙很忙(我就是这样。。。)。而博士期间才是一个转向科研,埋头苦干的阶段,时间长就意味着有充足时间让自己沉浸在科研中,想想确实挺合理的吧。

回归正题,眼下要开始做的事情当然就是找毕设题目。这个毕设也和国内不一样。国内是跟着自己的导师做课题,然后老师有什么题目,学生就跟着思路做点横向发展的内容。而这边不一样,课题自己找,去相关企业,或者在网上找到自己想做的,然后和老师商量确定题目,所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找不到毕设题目最后没东西可做而延长毕业时间,或者找到一个相关的但是做到一半做不下去得换题目,这就比较蛋疼了。昨天我问一个哈工大来这儿的学长,他劝我从现在就要开始找毕设题目了。当然我内心是崩溃和拒绝的。要知道我这个人做事情一般都是,假如从一开始就知道要做什么事情,虽然并不是那么急,但是我就是会从一开始就!紧!张!伴随而来的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心里想着这个事情,即使现在什么也做不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一年的一门课要求最终提交一份报告,而我从第一节课老师刚布置任务就开始紧张开始想怎么办怎么办,几乎所有的spare time都是在思考中度过的,简直要死,而到了最终总归是完成了任务并得了A。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于是我终于体会到了,其实有时候一些事情的完成是自然而然的,当然不能是混沌度日,等事情自己做完,而是自己保持节奏一步步认真做事情。

就像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的一个避免焦虑的办法:把每天当做火车的一节车厢,过一天就是一天,过完一天就把中间的门关好,不要让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或者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扰乱自己今天的思绪,但也并不是完全不去管,而是在有条理有计划的安排下去规避这些烦恼。(当然我说的不是书里的原话,并且我也懒得再去翻书引经据典,而是把当时看的东西切身体会了之后所表达出来的自己的感想,毕竟我记忆力差,怎么可能记得清书里写的原话。。。所以我觉得读书最好还是要去体会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我古诗词什么的都不记得了。恩。)。所以我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很有智慧。在过程中不必去谨小慎微,也不能混沌度日,只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往前走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到时候自然水到渠成,不必在开头过分担心。但是一定有个前提:自己要操着心呐!!!

所以说,毕设之路,按部就班的来吧!

所以说,读博的事,按部就班的来吧!

所以说,这学期开始的一个项目还有其他琐碎的事情,按部就班的来吧!

(天,这么多事,好心累-.-|||。。。)

瑞典“美食”臭鲱鱼罐头Surströmming

其实我也是到了瑞典才知道瑞典人民有这么一种传统美食—鲱鱼罐头。

“鲱鱼罐头(Surströmming)是瑞典传统美食,将处理过的鲱鱼装入罐头中任其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散发着恶臭、味道偏酸的罐装食品。发酵鲱鱼的最大特点是其无所不在、难以消散的恶臭。没吃过腌鲱鱼的人常因为它刺鼻的恶臭而掩鼻,据说瑞典政府也规定不许在住宅区内开启鲱鱼罐头。国际航班也不允许携带这种罐头,因为气压的变化可能发生罐头破裂,后果很严重。世界上第一臭。臭味相当于纳豆的300倍。” ——来自百度百科

看过一些外国勇士开鲱鱼罐头,吃鲱鱼罐头的视频,基本都是刚开罐就吐得不行不行的了,这让我们看着也觉得:我靠,这么神奇么这罐头,能有多臭哦,好恶心。。。但是一直没有信心自己去试试,怕吐。

巧的是,另一个同学居然买了罐头来试并诚心邀请我们去品尝。作为一个追求新鲜的人,我必然要参与一下。By the way, 一罐鲱鱼罐头不便宜,55瑞典克朗(43RMB)一罐。

为了开鲱鱼罐头,我们准备了洋葱,饼干,因为看攻略说这样配着吃不会太难吃。。。

于是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几个勇士来到一个空旷场所。因为瑞典法律貌似规定了在室内开鲱鱼罐头是违法的(因为太臭么?)。打开罐头后,貌似没有闻到什么难以承受的味道,罐头口再开大些,终于闻到了期待已久的味道——真的很臭!!!不过顶多就是榴莲+臭豆腐+鱼腥味,而已,并没有很想吐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来自大天朝的我们百毒不侵吧,其他小伙伴也没有出现想吐的症状。

开完罐头,大家觉得都可以忍受,于是就进入品尝阶段吧。首先直接吃,味道齁咸齁咸的,就像一坨肉配一大缸盐来吃的感觉,再配上鱼腥味,感觉还是很酸爽啊!!!后来觉得实在受不了这个咸味,就配上洋葱和饼干一起吃。虽然在洋葱的辣味下还是有点好吃的,但毕竟太咸了,还是hold不住啊。

不管怎么样,今天也算是尝试过了瑞典本土的“美食”。听说喜欢这个的人觉得这个真的超好吃而且还要吃有年份的罐头(天啊)。不过还是觉得外国人的抵抗力比较渣,居然闻这个都能吐。。。不过让我们真正下决心尝试是因为前几天看中国人开鲱鱼罐头的视频,发现中国人开这个后的反应并没有什么,于是我们才觉得可能外国人比较敏感吧。

有木有人也想尝试下的?


后记:回来后发现手上好难闻,鱼腥味很重。洗了3遍依稀有味道啊!!!而且过程中拿着罐头去了室内清洗,后来屋子里臭得不得了,不敢进了。过了好久发现好渴好渴,果然齁咸。。。

坑爹的瑞典移民局

自从今年4月份初,开始申请瑞典居留卡的extension后,我真的是想对瑞典移民局骂脏话。申请一次一次被退回来要求补充材料。本来在申请之前我的材料都准备的好好的了,他要什么,我就交了什么,有理有据,按理说续签应该很容易,可是他就是这么麻烦。

第一次说我存的钱不够。怎么不够啊,官网要求我存多少,我还多存了一些,怎么就不够?非得按照我我申请那天开始算。当时我就觉得签证官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行,钱不够就给你存够呗。提交完材料是5月份。然后就一直没消息,直到昨天,7月15号,才又给我发邮件,让我继续补充材料。我一看说明,他说上次给的bank statement是5月的,让我再提交一份新的。。。我日,我提交给你的时候你不看,过两月你才看,你说我材料是过期的!?!行,你让我再提交新的,那就提交咯,反正我在国内,瑞典的钱再没动过,数目还是那个数目,无所谓。

可是移民局的官网也太坑了吧,就算是天朝的网络登外网,用不用这么慢。。。??磨叽半天跟我说打不开,刷新后打开了,但是卡的连基本的样式都没有了。。。填好登陆信息,结果又是磨叽半天,跟我返回一大堆服务器错误的提示。。。我日。。!!!!!

好不容易登陆进去,看到签证官给我这次退回的理由:你钱怎么来的?你要给我展示你家里怎么给你打的钱。。。巴拉巴拉一大堆。我现在真的好像指着我的那位签证官的鼻子跟他说:我特么的都给你解释那么清楚了你有完没完??!!!一个留学签证你给我从4月折腾到7月,瑞典那么多别国难民天天在街边乞讨要饭你怎么不好好管管?我们这些规矩的留学生你特么的就在这里折腾你有意思么?!!我给你提交材料我特么还得像跟二傻子解释似的一步一步给你指明白了生怕你脑子有毛病看不懂我那么简单的材料。。。一个银行存款你折腾来折腾去的,真特么够了!!!!就算你一天到晚要材料你速度也稍微快点嘛,现在正是申请高峰,你们还一天到晚休假休假休你**!!!!!我们留学生群里一大堆人也是遇到一大堆奇葩的签证官,提出好多令人哭笑不得的要求,堪比让你证明你妈是你妈的要求。

我这次算是把我爸怎么给我转账的过程一五一十的做了一份4M多的PDF说明给传上去了,我觉得签证官可能还得问我各种问题。是不是在签证官眼里别人的东西都是造假骗人的?真是够了。。

再说说这个移民局官网,半天打不开,半天登陆不了,传个文件还有大小限制,传到一半给我说服务器错误,写个英语说明还不让打(‘)字符。。。。我写了半天的文字说明给我一个出错就没了??!!那行,我再保存到word里吧,word又给我整幺蛾子,云存储半天打不开,文件还损坏。。我怎么这么背啊?!!我做了什么怎么这么背。。?

就补充个材料,我从昨天晚上折腾到今天中午,我容易么。。。这回提交上去不知道又要多久才能有消息,别特么又告诉我提交的材料过期了,把我逼急了我就非法入境去。。。

读硕一年,暑假回国

同志们,我回国了!!!

没想到回国不是先写日志,而是新作了一个模板。这回真的是我自己做的哦,没有用别人的模板来改。。(其实有些代码的用法以及核心的函数还是用现成的。)

读硕很累,真的,尤其是在国外,放假前的deadline真的是要折磨死我的节奏。于是就好久没有写日志来记录生活了。讲真,当时写报告都写到大半夜。。。暑假真的是期待了好久,终于可以回国了。

今年因为是第一年回国,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去看看老师和同学们的。要知道我上大学的地方威海是个得专门去的地方,因为处在渤海湾,得专门去,而不可能路过。还有上海,不过还好是顺路。上海有我大学班上的大部分同学,因为上海有比较多的船厂。这次回国,就想转这两个地方。其实也不是转,就是去看看那里的人。

现在在从威海到上海的高铁G458上。离开威海,还是感觉有好多没有过瘾,比如学校门口当时已经吃腻的饭馆们。。话说回来我还是比较惊讶的,因为大部分餐馆的老板都认识我记得我,可能是因为以前点单的时候都会在下面写上“祝生意兴隆”吧。这个小招也屡试不爽,每次都会得到店老板的反馈,要么是赠送一盘凉菜要么是送一瓶饮料。好些店老板都问我怎么一年不见我了,当得知我已经毕业出国后,他们都和我攀谈好久,询问我国内国外生活有啥不同。。

在学校见到了以前带我毕设的导师和辅导员,还是很亲切。老师要么是请我吃饭,要么是送我学校的纪念品,还是满有收获。

说真的,以前在学校还是认识挺多人的,同年级的,低年级的都有,所以回威海的5天基本都是别人请客,心里窃喜。

到上海后不知道能见到多少同学,毕竟都是工作的人了,休息时间不定。

瑞典生活2

其实刚开学的时间安排特别紧张,和国内完全不同。

这周一的第一节课,老师下课直接给我们安排了一个project——要设计一艘船。虽然这是个long term working,但是我这人就是特别爱给自己心里压力,一布置任务我就紧张,然后从一开始就特别惶恐,总感觉这件事情每分每秒都在逼着自己,然后就每天都特别紧张。其实我也知道并不用这么紧张,因为记得大四有限元课,老师在一开始也是说我们这课最终要布置一个作业,自己要算什么东西的,然后也是挺紧张的,因为感觉没学过然后就觉得什么都是难的。最后老师把作业讲了一遍,也清楚了许多,最后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所以这种long term working其实不用太过紧张,自己也是清楚知道这点的。

一周过去了,国外的学习生活和国内的真的是天壤之别。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来这边都有一段不适应期,包括语言的不适应,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上课听讲的不适应等等。在这里认识了一些中国的学长,他们基本都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也就适应的了,不过也有大神级的学长,一周后就适应了,我也是特别佩服。有的时候上课完全就是在听天书,老师在上面讲,然后基本听不懂,当然不是内容听不懂而是讲英语太快所以听不懂,这个需要长期的适应才行。不过这个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来跟上老师的节奏。

其实最不适应的就是国外的学习方式了。这第一周的课,门门课都有挑战,有的是每节课都布置大量的阅读材料要读,有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一个project,然而对于怎么完成这个project你还一无所知。国外一般都使用网上的课程管理方式,作业,PPT,还有课程要用到的各种材料都是在网上获取的,所以要完成一个课程的东西需要经常查看网上的内容。所以学校里的无线网还是很发达的,覆盖到每个角落,所以学生上课都是用电脑或者平板来做笔记甚至可以刷facebook。。。

关于语言的问题其实还有个很心塞的问题。上次一个学长也说不管是雅思多少分的,过来后英语都要适应。我雅思也就刚到6.5分,然后每次上课看别的国家的学生——那些母语就是英语或者英语很好的国家的学生,他们一个个都听得懂,然后交流也没问题,跟老师的进度也完全没问题,甚至有些中国的大神上课也连连点头,这个就很让我心塞了。有时候老师可能讲个笑话,别人都在笑,我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后我就心塞的觉得我连个笑话都听不懂了。。。真是够了。。

其实有时候经历的事情开始变多后,就自然而然引发思考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这只是刚才脑子里突然闪过的一个念头。

这一阶段还是祈祷自己能赶紧适应吧。。。